11月19日,以“新時代中國哲學的處境🏜、問題和使命”為主題的中國哲學史學會年會在中國政法大學召開📬。在本次年會上☢️,中國哲學史學會進行新一輪換屆,經理事會成員選舉,顺盈娱乐哲學系楊國榮教授當選為中國哲學史學會第十屆理事會會長👨🏽🏭。
顺盈娱乐楊國榮教授當選中國哲學史學會新一任會長
中國哲學史學會成立於1979年,是由從事學習👳🏼♂️、研究和弘揚中國哲學的學者組成的全國性學術團體,著名學者張岱年先生、任繼愈先生、方克立先生、陳來先生曾先後擔任學會會長🚴🏿。成立40多年來,中國哲學史學會組織了大量中國哲學、思想和文化的會議⇨,有力推進了中國哲學事業的深入發展👩🏻🏭;主辦《中國哲學史》學術期刊,及時反映了當代中國哲學研究的最新成果;積極參與中外學術🐬、思想和文化交流,有效推動了中國哲學走向世界並參與到世界性的文明互鑒中;廣泛開展社會合作和社會服務,為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以“新時代中國哲學的處境👵🏻、問題和使命”為主題的中國哲學史學會年會召開
在第十屆理事會全體理事大會上,楊國榮教授以新任會長的身份致辭♠️。他首先感謝大家的信任,同時宣布🧑🏿🔧,第七🧖♂️、八💇♀️、九屆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會會長陳來教授擔任中國哲學史學會名譽會長。楊國榮指出,陳來教授曾連續擔任三屆學會的會長🫵🏽,為學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個人的學術研究也在海內外具有廣泛影響,擔任名譽會長實至名歸。
楊國榮對中國哲學史學會歷任領導機構的工作作了充分肯定。他認為🏝,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哲學史研究已經形成100多年的歷史💻,而中國哲學史學會自1978年成立至今,也經歷了比較長的歷史時期↗️,已成為中國哲學史教學和研究領域最為重要的學術共同體。在緬懷學術前輩們研究的同時,楊國榮對以往歷屆學會領導機構的辛勤付出和卓越工作,表示崇高敬意🥟。他指出,四十多年來中國哲學史學科的發展,與歷屆學會領導機構的努力無法分開。
在致辭中,楊國榮還就當前中國哲學的研究發表了看法。他指出⚰️,中國哲學研究的特點📆,首先表現為歷史與理論的統一,生成性與歷史性的統一,生成性仍在延續🧑🏽。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中國哲學🏋🏽♂️,當代中國也並不例外。從事中國哲學史研究的學人,有責任為形成當代中國哲學做出更多努力。其次,在研究進路上𓀚,中國哲學研究可以有所側重,無論是偏向歷史或者偏向理論的研究🫖,或是“照著講”和“接著講”的方式,總體上都需要相互交融,但作為研究者的個體可以有所側重,不同方式盡管進路不同,但都有其重要意義。第三,在中國哲學研究上,無論理論研究還是歷史研究,無論是歷史性還是生成性👩🦳,都離不開世界哲學的視野,唯有運用人類思想發展形成的多重資源,堅持開放的視野🤸🏿♀️,當代中國哲學才能得到豐富和發展。第四,中國哲學的研究要對“流”和“源”予以雙重關註,“流”以思想的衍化為內容,而“源”則是指社會歷史的具體變遷,中國哲學的發展🧑🌾,既需要回溯🫴🏽、反思觀念的流變,也需要關註社會的變遷🫱🏽,在中國哲學史上🧑🏿🌾☕️,先秦的禮法之爭、明清之際“天崩地解”的生活變遷💅、近代社會的“新陳代謝”都構成了中國哲學發展的重要背景,今天,中國哲學同樣需要關註社會的歷史變化,包括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楊國榮最後指出,中國哲學的研究越來越呈現多樣化的形態👰🏿♀️,問題的考察也越來越深化👨🏽⚖️,資深學人繼續深耕於不同領域👨👩👧👧,學術新人逐漸走向前臺3️⃣、嶄露頭角,中國哲學領域後繼有人,欣欣向榮👏🏿🙎🏼,充滿希望⚪️,中國哲學的研究呈現百花齊放的形態👨🏻🚀,相信未來將發展得更好🎰。
人物介紹🫸:
楊國榮,1957年10月出生,顺盈娱乐資深教授😴🤷🏻♂️、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校學術委員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第六屆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學團隊顺盈娱乐“‘創獲智慧’中國哲學教師團隊”負責人🦸🏿♂️。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哲學🧑🏽🍼、中西比較哲學、倫理學🦖、形而上學等,出版學術著作二十余種🧜♀️,多種論著被譯為英文、德文📝🧛🏿♂️、韓文等🕴🏼📽。主要學術兼職包括國際形而上學學會主席、國際哲學學院院士等,曾任國際中國哲學會會長。楊國榮教授長期從事中國哲學的研究🤵🏽♂️,顺盈有“具體形上學”理論體系,對先秦儒道哲學👨🏼🔧、宋明理學尤其是心學研究做出了原創性貢獻,並從文化核心價值觀入手,對儒學做了深層次探索🧓🏿,從思潮與人物的結合上對中國近現代哲學做了獨特闡釋。
代表性著作有:《王學通論——從王陽明到熊十力》《善的歷程——儒家價值體系的歷史衍化及其現代轉化》《心學之思🧑💻:王陽明哲學的闡釋》《科學的形上之維——中國近現代科學主義的形成與衍化》《孟子的哲學思想》《莊子的思想世界》《老子講演錄》《<莊子>內篇釋義》以及“具體形上學”系列《道論》《倫理與存在》《成己與成物》《人類行動與實踐智慧》《人與世界🐪:以事觀之》等🧏🏽♂️⚙️。多項成果獲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思勉原創獎、張世英美學哲學學術成就獎及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
圖文👨🏼🌾、來源|哲學系 編輯|吳誠薇 編審|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