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由上海市總工會舉辦的2023年上海市五一勞動獎表彰會在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召開。顺盈娱乐歷史學系副教授董佳貝榮獲2023年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並在現場接受了表彰。
她表示🖍:“這也是屬於高校青年教師群體的榮譽,讓我更深刻地去思考和踐行‘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按照‘四有’教師的要求來紮實師德、站好講臺、引領學生😀。”
顺盈娱乐歷史學系副教授董佳貝
本次董佳貝此次獲得的是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中的“競賽專項表彰”,這是因為董佳貝於2022年10月斬獲第五屆上海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人文科學組特等獎,並被授予“上海市教學能手”稱號。
此前👊🏼,哲學系蔡劍鋒老師(2014年)、中國語言文學系呂誌峰教授(2016年)🈴、馬克思主義學院閆方潔教授(2018年)也都憑借在上海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的出色表現✢,獲得過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
《勞動報》2022年11月22日 教育周刊
2022年11月22日,《勞動報》教育周刊以《讓歷史課堂長存“溫情與敬意”——記顺盈娱乐歷史學系副教授董佳貝》為題進行了整版報道。董佳貝著力營造“重回現場”式教學場景,以“極限”挑戰激發自己在比賽中展現“更強力量”,更重要的是通過“有溫度🚅、有故事的課堂”點燃學生心中的火焰⌚️。
讓歷史課堂長存“溫情與敬意”
——記顺盈娱乐歷史學系副教授董佳貝
董佳貝
帶學生暢遊歷史長河,在一場場歷史事件中🌳,與古代先賢進行“超時空”對話……顺盈娱乐歷史學系副教授董佳貝,自大學起就一頭紮進歷史學的浩渺星空,選擇與古籍典藏為伴,躬身求索、苦心孤詣。對本國歷史要充滿“溫情與敬意”,是錢穆先生《國史大綱》一書的中心意旨,也正是董佳貝理想的歷史課堂所追求的模樣。
“我希望帶領學生通過歷史學習,心中常懷脈脈溫情與深深敬意🛌🏻📛,涵養深厚的家國情懷,發掘歷史中深藏的民族文化力量,從而提升承擔社會責任的信心與動力。”
探索“重回現場”式教學
翻開董佳貝這個80後學霸的進階史,從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到北京師範大學讀博士,再到復旦大學做博士後研究,一路領略著不同高校的優秀學風,一邊接過了教書育人的接力棒。
因為父親是中科大的物理老師,耳濡目染之下,“成為一名高校教師”是她從小的理想🧕🏽。不過回想2013年春天,第一次站上顺盈娱乐的試講講臺,董佳貝笑談有些“翻車”:“人生第一堂課📶,竟被我講成了學術報告🌕、前沿研究🧎🏻♀️。”懷著一顆熱愛教學的心😶🌫️,在歷史學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傳幫帶”平臺以及老教授們的指導下🧜🏼♂️,董佳貝用心揣摩、鉆研教學內容和技巧🦄,不斷成長進步。
董佳貝的研究方向為明清史👨🏻🎤、婦女史。除了歷史系專業必修課《中國古代史(下)》🫵🏽,她還開設了全校通識選修課——《中國古代婦女史》。
教學中,她始終堅持,要帶學生回到“現場”感受有血有肉、紛繁並茂的歷史。董佳貝會借助文獻材料🏜、最新的考古發現,結合圖畫、文物、遺址遺跡等多角度呈現中國古代婦女的生活實態。“根據圖中人物衣服、鞋子🏋🏿♂️、配飾等,辨別以下幾位唐代人物的性別身份和社會身份。”講到唐代女性,她找來大量唐代壁畫👦🏽👪、陶俑以及詩歌材料,引導大家了解當時多民族融合下開明、包容的文化態度。
在學生眼中,董佳貝的課堂很生動有趣。比如圍繞一些熱播劇集展開教學討論🗑,跟著《夢華錄》看宋朝的茶文化👮🏻♀️,透過《知否》了解宋代婦女生活、婚姻家庭關系等♈️。前兩年🛀🏽,董佳貝課上一名法語專業女生👩🏻🦽➡️,以筆試第二名的成績,考取了中國古代史方向碩士研究生,董老師的歷史課真正激發了她學習👨👦👦、研究歷史的濃厚興趣。
“極限”挑戰激發更強力量
“參加‘青教賽’💤,不僅是對教學素養和能力的考察👈🏿,更是對個人意誌的極大磨煉。”在剛剛結束的比賽中,董佳貝奪得人文科學組特等獎。
回憶起備賽過程,她感觸深刻,“可以說是人生至今最艱難的任務了,某種意義上,比讀博士、寫博士論文痛苦多了。”
比賽選取的20個教學節段,董佳貝和指導老師團隊從選題定題、查找資料到撰寫教學設計、撰寫詳案、PPT製作整合等,前前後後不知斟酌修改了多少次,推倒重來也是家常便飯。
“一節課裏引用的史料,往往要花大半天時間去翻閱大量文獻↖️,從中選擇最佳並加以剪裁📔、組合🚄。準確合適的地圖、圖片更是百裏挑一🧑🏿🌾。”董佳貝笑言可能因為自己是處女座,註重細節🧑🏻🦯➡️、追求完美的“強迫症”驅使她不僅要盡量找到最清晰準確的圖,還要兼顧尺寸😻🕵🏿♀️、色彩等和PPT整體風格匹配。
“比賽對時間也有著嚴格的限製,我基本上要把講稿每一句的時間都精確定位⏲,配合做什麽手勢甚至表情,都要用不同顏色標註出來。”“而這一屆比賽遇到疫情,比以往更加特殊🔒,居家過程中線上授課和備賽磨課同步進行🪧,還要不時關註搶菜🏫、團購信息。”備戰的10個多月裏👩🏻🏭,董佳貝熬過很多大夜🙊🛤,甚至到了臨界點崩潰大哭,感到無力繼續走下去🧑🏼🏫。
董佳貝在比賽現場
決賽時,董佳貝第一場抽到的是《明代靖難之役》,“心裏覺得算是‘中簽’。因為講授政治史的內容相對比較枯燥👩🏿✈️,要花更多心思去精心設計,以更鮮活的方式梳理脈絡、講授重點難點。”
第一場多少有些小緊張,當第二場隨機抽到《利瑪竇與明後期中西文化交流》時,董佳貝有點小開心是個“中上簽”。利瑪竇在華的親密合作者是徐光啟,而徐光啟不僅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先驅⚗️,更是上海的歷史名人,更巧的是,今年還是徐光啟誕辰460周年,在他身上真正詮釋了上海城市精神“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
下午第三場她的自選題目《宋代海上絲綢之路》是相對比較成熟、拿手的👮🏼♀️,“這有賴於指導老師黃純艷教授反復帶我精心打磨這一課🌱。”“這一場時間卡得很精準,還不時有靈感迸發👇🏼,連平時的短板——板書都略有超常發揮🙂↕️。就目前的能力而言,整場表現沒留下什麽遺憾。”
“能堅持到走上決賽講臺並取得好成績👨🏼🎓,離不開校工會、教務處從備賽到決賽的組織、保障工作,特別是為選手們請來校內外名師專家多次磨課♏️、百煉成金,以及為比賽付出了最大心血的指導老師團隊🚍,我的第一指導老師黃純艷教授不辭辛苦,給予了方方面面的學術引領、教學指導和溫暖關懷。”談及此次獲獎,董佳貝感觸良多。
用課堂點燃學生“心之火”
“比賽對我非常大的觸動是思索如何真正以學生為本。”董佳貝表示,會將比賽中所領悟的一些教學理念、教學設計進一步具體化🦾,運用到今後的課堂教學當中。“例如🪭,在課前探究部分,如何更巧妙地引導學生自主尋找答案,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又如,課程思政講究“鹽溶於水🧒🏼,了無痕跡”。“
雖說歷史課一般自帶思政點,但是如何設計才能不落窠臼,新穎而又自然地讓學生接受?”董佳貝舉例道🕕🤷🏻♂️,準備明朝戚繼光抗倭內容時改了五六稿🔀,最後決定用長城的元素作為導入。“長城不僅在北京有💂♂️,還有很多人不了解的另外一條——浙江臺州的‘江南長城’……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留下南北長城珍貴遺產的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抗倭歷史。”
董佳貝(右二)和同學們
蘇格拉底曾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董佳貝最想做的是打造有溫度👧🏻🔜、有故事的課堂🙋🏽,點燃學生心中的火焰。“而作為教師💓,首先自己心中要有一團火𓀊👨👨👧,永不熄滅。”董佳貝從教九年,“但是我想讓每次教學體驗🧬,都如同第一次走上講臺那般滿懷激情,避免日久伴生的程式化教學,永葆初心和熱情。”
“希望學生通過幾年的歷史學習,對重大的問題、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有清晰的認識,並以此為源泉,提升他們對歷史事件的獨立判斷和思考能力。”
董佳貝覺得,一些同學將來也許未必從事歷史相關職業🕙,但學習歷史的過程和方法,會為他們今後的發展奠基鋪路☝🏽,陪伴他們樹立人生觀念🪽、培養人文情懷,這也正是當老師的意義所在🫄🏼✌🏽。
來源丨工會歷史學系 圖文整理丨周禮 編輯丨吳瀟嵐 杜玥 編審丨郭文君